Hi!请登陆

成也苹果败也苹果!国产新秀宣布决定,“老东家”富士康该反思了

2021-2-16 23 2/16

一个是纵横全球的制造业霸主,一个是霸主一手培养起来的制造业新秀,富士康和立讯精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人说立讯精密是富士康一手培养起来的,不会成为富士康的对手。

也有人说,立讯精密早已脱离富士康,正在不断向富士康发起挑战。

立讯精密传来了新消息

被称作国产代工黑马的立讯精密,仅用了6年时间就完成了上市,如今市值已经飙升到了3500亿左右,而这一切还有富士康的功劳。立讯精密的创始人王来春,在创立公司之前,已经在富士康工作了长达十年,成功坐上了高管的位置。然而她却毅然决定辞职,自行创立了和富士康同类型的制造公司-立讯精密。

对于王来春的自立门户,富士康反而做出了一系列支持的举动,主动将自己的业务拿出来分给了立讯精密。

在2007年到2009年间,富士康的订单一直占据着立讯精密营收的50%,2008年更是达到了56.46%。对此,王来春也表达出了十足的诚意,将公司内、工厂内挂满了郭台铭的名言,以表达个人的崇拜。

但话说回来,富士康的扶持归扶持,在郭台铭的促成下,弟弟郭台强也加入了立讯精密的股东行列,占据了发行前总股本的3.8%。外界也曾猜测,郭台强的入股是富士康对立讯精密变相的控制,但对于这种猜测,郭太强予以否认,称只是单纯的投资关系,更何况持股比例不足5%不至于构成控制关系。

而此后,立讯精密却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脱离之路,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立讯精密同样对富士康持有苹果订单心向往之。在去年的7月,立讯精密用33亿把纬创和资通两家的股权收入囊中,笔者以为这其中包含的iPhone业务才是立讯精密的最终目的。

而这时的富士康正处于忙着搬家的状态,因为近几年苹果想要把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出去的意愿,就宣布要应苹果的要求,到印度建厂,预计投资50亿美元,建设十到十二座工厂。结果五年过去了,富士康的目标只完成了两座,如果只建两座工厂可以正常运行的话,对于富士康也没有什么太大影响。

然而,在国外建厂,意味着工人条件和工厂环境都会相应的发生变化,而在印度的变化直接对富士康产生了影响。相信前段时间纬创在印度的苹果工厂被砸的消息大家也有听说,虽然最终确定的是薪酬问题引起的纠纷,但我们从这次的事件中也能看出来,印度员工的做法会比较激进。

而富士康也就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工人不接受加班,只要加班就抵制甚至罢工。所以富士康的印度工厂无法实现像国内工厂一样的工作效率,创造的利润就会有所下降。如果工厂维持持续运营,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不过工厂电力供应却接连出现问题,让富士康不得不面临着生产效率低下带来的高达60亿的亏损。

即便如此,富士康将国内工厂往外搬的动作还是没有停下,这时立讯精密就迎来了最好的时机。

2017年,立讯精密就获得了苹果AirPods的订单,成功加入了苹果的代工阵营。在2020年又通过收购一举成为了国内苹果最大的代工商。

尝到了收购的甜头之后,立讯精密在近期又开始了收购活动,这次是斥资60亿购入了日凯电脑50.013%的股权。日凯电脑是做电脑配件的技术开发和服务的,而立讯精密主要是做电子产品的代工,二者虽然看起来没有什么联系,其实收购行为却暴露出了立讯精密重要的战略布局。

因为单纯做加工很容易被后来者淘汰,但拥有了技术就有了自身的竞争优势,更何况2020年,苹果刚刚发布了电脑的M1芯片,此时正是业务进行扩张的阶段。这种情况下,立讯精密收购电脑配件公司,可以尽快的配备电脑产品生产优势,进一步拿下苹果的电脑合作。

立讯精密的每一动作都十分明确,就是瞄准了苹果订单。

反观富士康也因为重视苹果订单,在全球范围内搬来搬去,期间也遭受了不少的损失。成也苹果,败也苹果,代工企业都会面临过度依赖苹果订单的问题,而立讯精密拿下苹果的订单,就是为了冲击富士康的地位。

立讯精密有机会超富士康吗?

从业务体量上来看,目前的立新精密自然是不如富士康,富士康的市值已经达到了4500亿左右,而立新精密目前只有3500亿。

从业务营收上来看,更是能看出二者的差距。富士康2019年的营收达到了5.33万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2万亿,而立讯精密的总营收只有623.8亿,相差将近二十倍。

但这并不代表立讯精密就没有赶超富士康的希望。目前富士康大肆转移国内的工厂,其中造成的成本上升等问题还是要考虑的。另外立讯精密抢占越多的订单,富士康等其他代工厂的订单就会相应的减少。经过此消彼长,最后的结果还未可知。 #科技圈大事件#

你觉得呢?欢迎留言讨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