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在荷兰的云南人,用AI在云南种草莓

2020-10-31 32 10/31

AiCU团队简介

7月22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和拼多多联合举办的首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在昆明拉开帷幕,开始了为期120余天的草莓种植比赛。

如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还在继续,这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青年农业科学家和草莓种植顶尖高手,组队利用人工智能或精湛的园艺技术,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在富民县国家高原云果产业园进行一场草莓种植比拼。

10月29日,在富民县国家高原云果产业园的种植大棚中,有一个棚里草莓苗长得正壮,花开得正好,果结得正香。这是人工智能队伍——AiCU队的种植大棚,而种植草莓的7个人,都在遥远的荷兰。

AiCU团队成员在温室合影。

AiCU7位参赛队员个个都是智慧农业专家,他们分别毕业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荷兰屯特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有人研究作物3D模型,有人研究植物栽培环境调控,有人研究算法程序…… 这支队员满是硕士、博士的队伍,虽年轻但专业。7个人中,还有2名队员本就是在高原热土长大的云南孩子。

2009年,云南小伙儿赵星选择到被称为“花之国”的荷兰留学。在中国,当时云南花卉已经颇具名气,有很多荷兰公司都在云南发展花卉。赵星对荷兰、对花卉产业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到荷兰留学,研究学习植物科学现代温室园艺专业。2012年,云南小姑娘闵钱希曦也来到荷兰求学,读完硕士又接着读博士,主要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植物工厂的背景下,研究环境条件光照策略对植物生理、品质的影响。

团队种植的草莓

为什么要用人工智能种草莓?

“其实之前,我们并没有尝试过利用AI来种植草莓,我们的经验更多是利用AI种番茄、黄瓜等。”赵星说,参加这次草莓种植大赛,比赛结果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重在从比赛过程中不断地收集数据,利用AI算法的模仿能力及数据分析方法,结合种植专家经验,构建用于开发作物生长潜力的算法及模型,从而指导农户种植,给植物提供最优的生长环境,让产生的效率和效益最大化。

“目前国内农业种植在产量、质量、种植效率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我们的算法可以代替人做出专业的种植决策,这不但可以降低种植户的技术门槛,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的安全与品质,这种数据驱动的生产方式还可以更好地把生产栽培环节对接到产业链的上下游,例如育种育苗、物流和市场环节,最终,更好的产品将惠及消费者的餐桌。对园艺种植将会带来很大改进。”闵钱希曦补充说,现在国内也在大力鼓励现代农业发展,很多地方投资建设具备控制系统、传感器等硬件设施很不错的温室,如何得到更专业的栽培决策,并更好地结合当地的生产团队来指导种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利用人工智能将积累后分析的数据,投入到算法中,算法根据种植作物、实地条件等各类因素,代替专家做出专业决策。这样的方式跳过了长周期的经验积累过程、长期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如果利用好算法,对温室草莓种植和其他园艺作物的种植来说,能带来跨越式发展。

利用AI种出的番茄

先进的荷兰现代农业对云南农业发展有何启示?

荷兰农业的“黄金三角”模式,即企业、科研机构与政府部门在市场需求、科技水平、政策调控方面的高效协作和深度融合,让荷兰在农业变革中具有强劲的科技创新力量。

在闵钱希曦看来,荷兰在温室种植栽培方面做得很不错,很多温室企业很注重AI技术或是数据驱动的智能温室的研发,加之荷兰农户自身具备一定的农业知识、累积了丰富的园艺经验,“AI+农户”的模式能进一步地提高生产效率,产量和质量双提升,对水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远超于很多国家。如果随着云南农业的逐渐发展,利用算法决策指导种植,并将此方法推广给农户,不断拓展开来,将促进云南数字农业的发展。

在赵星看来,荷兰农业从产业链顶端例如育种、种子生产等到中端生产技术及设施,再到末端销售及采后处理等各方面都比较成熟,特别是荷兰农产品供需关系及供应链的模式是很好的借鉴案例,已经有很好的设备引进云南,但是理念的进一步引进还需要时间。

“以后会回云南发展吗?”“肯定的!”闵钱希曦和赵星都不约而同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这次比赛可以让更多拥有先进技术的团队认识云南,也为本地拥有种植技术的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展示机会,对未来专家和算法的融合搭建起一座桥梁。” 赵星开心地说。

“是的,这次参加拼多多举办的比赛,让我们更加贴近及了解国内的农业发展趋势和新的思路理念。其实,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各大行业,农业中的应用尚在探索阶段。农业对人们的生活品质和食品安全息息相关,这样的比赛让更多人走近现代农业的世界,让更多的人关注了解农产品及农作物的生产过程。未来也许消费者们对去农残、农产品品质方面会有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整个生产过程就会按照更高要求进行,这也会推动整个行业不断向前发展。”闵钱希曦说。

云南网记者 李吒 摄影报道(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