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论剑大赛,河西伙伴技压八桂群雄,夺得榜眼

2020-11-27 30 11/27

2020—11.22

IE论剑

河西基地车身车间《车身智能焊装线“三高”运行研究及应用》项目团队,他们用新益求新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信念,在“第五届广西IE应用论剑大赛”的决赛中披荆斩棘,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为降本增效工作添砖加瓦,为冲刺年度目标贡献力量。

IE是产业工程的简称,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的一门学科。在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广西工业工程师学会的组织下,从2016年起,每年都会在广西科技大学召开广西IE应用论剑大赛,这是由广西区内所有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机械制造业企业、轻工业企业、区内高校等参与的综合竞赛。

在接到比赛通知后,河西车身车间积极备战,由专家级工程师李锦文领队,与部门经理黎哲成、专家级技师莫文将、主管工程师柳治佳、黄政华组成参赛队伍,项目团队成员涵盖制造工程、自动化、焊接、机器人等不同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他们有信心,有能力向大赛展现他们优秀的劳动成果。

本次河西车身的参赛项目是《车身智能焊装线“三高”运行研究及应用》,主要针对在智能柔性生产线发展过程中,对柔性度、生产效率、精度控制的行业发展痛点的优化,达到高柔性度、高生产效率、高精度控制的“三高”提升目标。

NO

1 高柔性度

通过对智能焊装线车型切换综合分析,团队决定将吊具、精准料框的兼容性提升至100%作为攻关目标。

Q1

高柔性吊具改善

设计制作前车体高柔性吊具,减少吊具数量,兼容更多车型,荣获公司现场改善二等奖。

Q2

高柔性上件机构的设计制造

分析各零件定位原理、零件尺寸大小及外观特征等,设计集料仓、自动输送及定位等多功能、兼容率高的上件机构,荣获柳州市创新大赛一等奖。

原来,每种车型都需要配备不同的精准料框

现在,一个高柔性上件机构可承担多种车型的零件配送

设备兼容性提升后,吊具及精准料框数量大大减少,从而减少占地面积,节约厂房建设成本投入。

NO

2 高生产效率

团队利用机器人线平衡分析、OEE分析及工艺布局改进等,消除浪费,提升效率。

Q1

车型切换优化

改进线旁布局、增加液压助力机构,提升工装切换效率。

Q2

瓶颈工位优化

通过工艺分解、机器人轨迹优化、主夹具开关夹优化,消除瓶颈工位。

Q3

自主创新提效率

自主研发自动换帽设备,替代人工换帽, 换帽时间由45秒/台降至25秒/台,极大的提升焊装线效率。荣获全国创新大赛三等奖。

自主研发设计侧围总成自动推进装置,自动预装侧围分总成,节约操作时间15秒。荣获公司现场改善一等奖。

自主设计制作自动涂胶装置,利用焊接机器人实现涂胶功能,节约人工涂胶时间20秒。

Q4

超声波实时检测提效率

通过超声波实时在线检测焊点质量,减少下线人工检查浪费,降低焊点质量风险。

实行效率提升后,在工装切换、瓶颈工位及运行效率都得到明显的提升。

NO

3 高精度控制

通过对来料、定位工装及过程检测精度加严,提升整车精度和稳定性,并创新采用激光、视觉在线检测技术,提高过程能力指数。

Q1

来料公差控制

对供应商来料零件,定期蓝光扫描,可提升白车身CMM稳定性。

Q2

公差加严

通过工装公差加严,并减少CMM公差大的测点数,保障白车身输出精度高,质量稳定。

Q3

高精度激光在线检测设备

自主研发在线检测关键尺寸控制点的装置,对所有白车身关键尺寸控制点实时监控,实现高效率、高精度的实时检测,设备精度高达0.02mm 。

Q4

机器人视觉检测设备

团队自主研发机器人视觉在线检测设备,对涂胶质量、焊点数量实时检测,消除人工目视检查的缺陷,提高效率。

通过对过程尺寸加严及检测技术创新,车身尺寸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问题产生数及问题逃逸率也有明显改善。

在11月22日的决赛中,他们以其系统性的改善思路,环环相扣的改善过程,精彩生动的现场讲解,以及卓有成效的改善成果赢得现场评委及观众的一致认可,在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以86.2分的好成绩荣获本次大赛的二等奖。

在汽车行业竞争加剧,经济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公司全面号召开展“降本增效”工作,IE应用得以深入推广,并在各区域持续改进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助力降本增效工作不断得到突破,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效。相信在全体伙伴的共同奋斗中,后续还会有更多优秀的案例涌现,助力公司新三大战略的实现。

相关推荐